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IT规划:让师生更好地成长

刘臻 王左利 中国教育网络 2022-11-21

IT规划是高校IT战略与高校本身发展相结合的思想呈现。如何做一个好的IT规划?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合流的变革时代,制定IT战略规划,将IT作为大学迎接挑战、化解危机、追求卓越的重要动力,已是很多高等教育发达国家、知名高校的重要方式。


大学信息化规划根据其目标与时间跨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时间跨度较大的远景规划,如中长期规划,10年规划等。另外一种是时间跨度较小的规划,一般指的是行动计划。


IT规划的基础


IT规划要解决的是一个具象的问题还是抽象的问题?是一个有数据有指标有建设步骤的内容还是一个提供未来愿景以及拥有宏大目标的内容?这也许就是IT规划与IT战略规划的区别。


作为世界上信息化程度最高的美国,其大学IT规划有其鲜明特点。尽管其特点也是基于其所拥有的设施基础以及文化所决定的,有的不能直接借鉴,但其思路值得我们分析和了解。


要分析美国大学的IT规划,有必要先了解其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其跟中国大学IT基础和机制的差异。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网络中心对美国著名高校以及国内主要高校进行了调研,具体在IT治理结构、队伍组织、建设模式、技术新方向、经费投入等方面的特点做了调查和分析。调研发现,高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美国大学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美国大学的IT与中国大学的IT相比,有如下特点:


首先,美国大学普遍建立CIO机制,并以信息流为核心推动大学管理的创新和变革。美国超过半数大学均设有专职的首席信息官CIO。CIO的责任和义务主要是参与制定学校战略规划,为学校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信息,设计和管理学校信息技术服务与应用,建立大学运转和管理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桥梁,推动大学管理的创新和变革。


其次,美国大学非常注重IT业务和资源的整合,加强IT公共资源的集中建设与评价。为避免多头建设和降低IT成本,美国大学信息化人员队伍建设相对集中,一般学校的IT部门人员均超过300人。IT部门负责全校公共性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络、服务器集和存储、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教育系统、公共资源等集中由IT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建设,IT部门还负责大学IT策略和标准的制定以及各院系和部门IT建设方案的技术审批。大部分学校制定统一的管理和业务信息化评价标准,由专门部门对各个管理部门定期进行信息化建设水平和信息化服务水平的评估。


第三,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深化应用并服务社会。在发展中,大学的IT遇到如下质问:教育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教学有什么改变?如何把这些技术应用于教学中以改善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即是:IT对于大学的教育有何用。


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教育中的应用,通过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使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新的学习模式融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教学资源和教育咨询也面向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有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端服务也面向社会进行产业化推广,也强化了各自大学在自己优势教育领域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第四,科研资源丰富,获取便利并社会化推广。这也恰恰是中国大学所忽略的地方,但现在的忽略未必不是未来的重点。美国大学非常重视数据建设,一般美国大学基于学校的信息系统建设有丰富的大学数据中心,科学研究需要的数据共享程度高。大学校园网上还建设有良好的设备共享网络系统,能够促进各个单位科研设备资源的开放和共享。还会将一些共享性较高的设备进行集中建设和管理。有的数字资源是由国家投资建设,必须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有的资源免费用于社会服务,有的资源实现社会产业化服务。


第五,跟踪信息技术前沿,加强信息化作为创新催化剂的功能。移动计算和无线技术打破传统的教室界限,使传统大学校园转变为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和漫游的科研图书馆和协作实验室。在过去的几年内,云是美国大学IT规划中的重点,许多大学都开展了基于云的服务。尽管早先,云对大学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好的还是坏?这些问题并不明确,但基于前瞻性,美国大学仍然对云充满热情。


第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点。美国大学极其重视IT投入与人员保障,建设与运维资金力度大。在美国大学中,IT人员的工资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支出,因而产生了一种外包热。美国研究型高校不仅有用于信息化建设的经费,而且其IT部门有稳定的运行经费支持,该部门的运行经费的主要来源包括学校专项拨款、按照公开比例从学生学费中提取的技术费用、与院系合作的项目经费等,经费较为充足,而且其中用于部门员工薪资和福利的费用在部门总运行经费中所占的比例较大。


此外,对比美国主要高校,在以上方面,国内高校也各自有一些改革和进展,在管理机制、教育教学方面都有些探索和成果。但是,这些方面的探索尚未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形成总体改革和创新的共识,更没有形成群体创新和改革的态势,在单个学校层面看,也没有形成个别学校全方位的改革成果。



总体而言,目前现状,国内大学与美国大学在信息化方面主要的差距在于“机制”和“应用”,包括管理理念和体制、应用理念和应用模式方面的差距。如何从学校层面顶层设计整体优化学校信息化的管理机制与机构,如何整合信息化建设模式,如何将信息技术真正用于推动学校管理创新与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撑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创新、以及如何将学校资源产业化和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可资借鉴。


中美大学IT规划比较


高校IT的使命和承担的重要角色是两个:1.连接作用。服务于“连接”(Connected),就是能将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人与资源之间,校内校外之间等互联;2.“支撑”作用。支撑教师与学生更好地“教”(Teaching)与“学”(Learning),富有效率和创新。


很多美国大学的IT战略规划的愿景和目标主题都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来制定,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主题是“Empowering People”(让师生更强大)或者使师生的学术更加卓越(如Harvard提出的目标是“the goal of excellence in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n essential ingredient in achieving academic excellence.”),一些大学是要IT让大学培养的人才更加有创造力和国际化(Creative & International),一些大学则希望通过IT让大学成为一个整体(如康奈尔大学的“one Cornell & One IT”)。


IT规划的内容主要围绕服务于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内容与目标来描述。如西北大学的IT战略规划(2012-2014),其规划所涉及的时间仅有3年,主要描述了教学、科研、国际化和社区构建方面的规划内容。在国内,高校信息化规划主要还是从技术的角度来描述IT目标和愿景,内容也主要是信息化要素的规划,如IT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和资源建设等方面。


规划所反映出的深层次内容是多方面的。总体来看,国内大学信息化规划普遍缺少如下考虑:


首先,制订IT战略规划的定位不够清晰和准确。高校IT战略和规划是服务于大学的目标和使命。因此应该围绕学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核心目标,围绕服务的对象——教师、学生与管理服务人员来制定目标和愿景。也就是说,环境中的“人”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如何为环境中的学生、教师等群体进一步成长提供良好的IT基础?这些与人连接的问题恰恰是目前国内信息化规划中被忽略的。而这一点在国外大学中得到鲜明体现。他们认为,学生作为大学最核心的群体,关注“学生IT应用体验”显得尤为重要,IT不仅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还应服务于学生在校的整个生命周期,要为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学习创建无处不在、无缝的IT环境,保证学生能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得各种软硬件、技术培训等丰富的IT资源,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性。


但是目前国内大学信息化规划更像是一个任务书——我的建设任务是什么?我将采取什么方式来建设?将任务分拆成几个部分?这种规划比较就事论事,因为过度关注建设内容本身而忽略了规划中重要的因素:与人的融合。


大学信息化规划首先应当是站在全校发展的维度上——信息化的建设将为大学带来什么?如何更好地让大学实现其本身的愿景?比如,一所大学期待在2020年迈入全球一流大学行列,那么IT将在此承担什么样的使命和责任?如何让IT有效融合于本校的未来中?如何为学校中的各种用户提供让其更好地成长的环境?如,“创新发展”是马里兰大学在21世纪发展的战略追求,“推动创新”自然而然成为马里兰大学IT战略价值的最高目标,同时,四大IT战略目标与学校四大战略目标相对应,服务于学校战略目标实现。


在做战略规划时,与国内的具象对比,国外成熟大学的IT规划更抽象,他们做IT规划考虑的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如马里兰大学的IT战略规划没有一项技术指标,整个规划以“我们应该做什么,做这件事的重要性是什么”这两大主线贯穿规划文本。所以马里兰大学对IT战略规划文本的定位是在全校高度向众人阐释“IT对马里兰大学创新发展的重要战略价值是什么?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要实现这些重大价值,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以此树立全校IT共同愿景。



第二,国内高校IT战略规划方法的科学性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制订IT规划的人员过于单一,主要是IT部门的人员来完成,这也与大学的IT治理机制有关,缺少从事高校研究、教学、科研、人事和财务等管理人员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国外高校IT战略规划主要以CIO为主,联合组织相关部门、教授和学生代表来完成。


2、需求调研和透明性不够。来源于大多数师生对教学、科研和校园生活,以及学校管理服务部门对IT的需求调研不够。需要通过不同渠道征求需求,包括通过网络公示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目前国内大学的IT规划普遍来看,缺乏有效的需求收集。这直接导致一些项目出发点很美好,但是真正用的人很少,实现不了其效益。


3、可操作性不够。信息化规划方案都比较宏观,也都存在过于模式化,相互参考,过于追求IT技术本身的创新或者更新,也缺乏实施条件的论证和实施方案设计,很多规划最终没有落实。国外大学的IT战略规划都有人员组织、资金来源等方面详细的论证和设计。


4、IT规划项目化,没有实现常态化和标准化。目前,国内高校IT规划主要是根据国家和学校“5年”规划,以项目的方式启动和实施的,周期相对比较长,以项目的目标和方式来完成,最后只能成为一个文本而已。缺乏分阶段的详细规划设计,国外高校一般都有2~3年的IT规划,落实阶段具体目标和任务,以及要实施的项目。IT规划需要每个学校把这项工作常态化,并就规划的方法、过程、内容和执行与评价实现标准化。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来源于国内大学IT规划总体上的组织不够成熟,另外也是文化所限。有学者指出,国外大学开始编写IT战略规划,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情,之前也都是与国内大学一样,都是有IT部门主导来制定IT建设规划,因此也会与国内同行一样,感到在学校申请经费的时候举步维艰,得不到重视。为配合学校一定时期的战略规划而制定IT战略规划,是借鉴产业界的做法,我们现在学习这种做法并不太晚。


如何形成一个好的IT战略规划


分析当前国内大学信息化规划,不难发现有如下特点:


1、基础设施的建设成为常规,不再是需要花大笔墨去规划的内容。2.非常注重信息化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早期往往提及对学生选课以及网上学习平台等内容,现在很多高校,尤其是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将在线教学的探索作为新的信息化与教学融合的新路径。3.更加注重无线校园网及移动应用的建设。一些高校推出了关于移动校园的规划,将与学校教学和管理相关的移动应用有计划地推出。4.信息化与教学和管理的结合较多,但对科研的表述较少。这其中反映出的一个问题是:学校IT部门对管理有相当深入且成熟的认识,对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路,但是如何使信息化参与到学校的科研工作中,如何让IT帮助学校的师生进行科研创新缺乏头绪,找不到思路。5.服务向着自主化发展成为一大趋势。不少学校都提出,要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创新服务的模式,建立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服务模型及应用。注重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让服务更加高效和人性化。6.对于普通高校来说,大部分规划基本按照惯例进行,一些院校,也在思考如何让IT与学校特色相互结合。而对知名高校来说,则视野更广,目标更大,包括希望在大数据研究、IPv6研究以及在线教育等需要一定人才储备的领域中有所斩获。


尽管最近几年,国内大学信息化规划较以前成熟,但总体来看,还处于一种比较刻板的情况,尤其是对需求的获取不够充分,整个规划过程中缺乏用户的参与。


一个成功的IT战略规划应当具备哪些因素呢?它应当是符合需求、适度超前的,同时,关注人的成长与大学本身发展的融合。以此来分析,一所大学制定其信息化规划应当有如下考虑:


首先,坚持目标和定位优先,需求驱动制定规划的基本原则。做规划首先要想清楚目的是什么,服务于什么。信息化一定要将应用和服务看作基本目标,技术指标不是目标,实现大学的办学目标,支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目标才是IT的目标,因此需求是基础。规划应当选择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对象进行调研,包括面向决策者、管理部门、院系管理者、师生、信息化建设相关支撑与服务部门,还有其他大学,相关企业(主要了解IT技术和行业解决方案的发展等)。


其次,要运用生态系统理论是看待大学的IT进行调研系统规划。因此需要弄清楚大学这样一个IT生态系统中有哪些要素,如,在这个系统中人这种要素又包括了大学决策者、管理与服务者、教师、学生,也包括IT工作人员,当然还有IT系统本身的各种要素和规则。完整和健康的生态系统中,各种要素保持多样性和差异性,但彼此又分工合作,维持一种可持续的互动。因此我们的IT系统规划需要能清晰地看到不同要素的合作关系图谱,输入与输出关系,也需要明确彼此的权利与义务,考虑不同要素的差异性需求。


再次,大学IT系统规划需要考虑服务大学的文化建设。大学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政府。因此大学IT规划需要考虑大学文化建设的需求。尤其是创新文化(如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新技术的影响),因此适当要考虑一些IT创新和前沿技术的示范问题。还有开放的文化,这需要让大学IT系统要素之间和大学之间更加“互连”(Get Connected),也还有普适与公平的文化。


此外,高校信息化规划应该具有多样性,同时需要合作。高等教育相对于基础教育更加具有自主性和个性化,每所大学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各个大学的办学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IT规划的目标和内容也具有差异性,在信息化建设内容、建设模式等方面需要突出各个高校的特色,不能模式化。但可以开展合作,就高校IT战略和规划开展行业性研究、标准协作和资源共享组织。就IT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应用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区域型或者行业性合作。


最后,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站在未来的高度思考这些问题。在2005年,当人们仅仅知道无线开始应用的时候,美国NSF支持下的一个项目发布了未来无线的一个愿景,其中提到,最早到2010年,无线终端将超越有线成为第一大终端。同时它预言,未来都是通过下一代手机终端来上网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在这个变革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果,而另外一些当时的IT巨头并没有对此做过多反应与部署,也因此,庞大的诺基亚尽管当时如日中天但由于对危机预料不足,瞬间走向没落。而大学IT战略规划也一样,如果不能前瞻,不考虑、不了解未来大方向的改变,墨守成规,是无法做出一个好的IT战略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